郭双朝(左一)带领质量员检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施工现场(资料图)
北京建工集团总承包部副经理郭双朝,多年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指廊工程、小汤山升级改造医院、小汤山方舱医院等多项重大工程、民生工程建设,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北京新机场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指廊)工程项目经理、第十三届“中国钢结构金奖”项目经理、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等荣誉,所在团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北京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榜样集体等称号。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交通先行”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时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指廊)工程项目经理的郭双朝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带领项目团队跑步进场、科学统筹,从测量、规划、画图到土建、水电、绿化,办公和生活条件很快齐备,工程建设快速步入正轨。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下有京雄高铁、廊涿城际、新机场线、预留R4线在内的高铁、地铁并行穿越而过,指廊下方必须预留出隧道,需要浇筑一道2米厚的混凝土墙。采用传统工序,完成这道墙需要90天。经过反复论证,郭双朝带领团队采用了定型“木工字梁”整体模板,利用传感器技术控制混凝土质量,3条下穿隧道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功,仅用30天就完成了浇筑任务,创下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五座指廊共有108根钢管柱,460余根幕墙钢柱,焊接钢筋达45000余根。如何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焊接任务?他和团队自行研发了“可调式钢筋连接器”,解决了两端固定间距内的钢筋机械连接问题。郭双朝回忆说:“屋面钢结构吊装,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难题。”五个指廊的钢屋盖为不规则自由曲面,钢网架总计由8472个焊接球和55267根杆件拼装而成,总面积达13.3万平方米,网架总用钢量达11000余吨,提升高度为11米。为此,他带领团队采用“大型复杂钢结构整体提升安装技术”,将钢屋盖在楼板上原位拼装、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提升精度控制在了1毫米以内。相关专家鉴定时表示:“这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最终,他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任务,助力新时代新国门拔地而起,他的团队也斩获了中国钢结构工程杰出大奖、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6项国家级荣誉。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2020年大年三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郭双朝临危受命担任小汤山医院改造工程副总指挥、项目经理。他第一时间跑步进场,带领团队在现场火速成立青年突击队,进行工作部署,兵分三路,仅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具备了全面开工的条件。
没有图纸,郭双朝和团队就凭借多年施工经验与设计院积极沟通,边设计边施工;缺少设备,就紧急调用现有设备驰援,并发动全国十几个省市的供货厂家保供应;缺少劳动力,就想方设法租用几十辆大客车,一个村一个村把工人接回来,并与村委会签订安全协议。随着施工人员迅速集结,现场人员高峰时达到5000余人。他带领团队连续奋战16个小时,率先实现了12间活动房就位,79台大型机械设备到位;连续奋战8个昼夜E区工程率先通过验收;连续奋战23个昼夜B区工程通过验收,跑出“小汤山速度”。
52天奋勇逆行,52天不畏严寒,他同全体参战将士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向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人民兑现了庄严承诺。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这十几年来,郭双朝从来没和妻子还有三胞胎女儿们过个整年。从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战新冠建成小汤山升级改造医院等,郭双朝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书写在京城大地上,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供稿、供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