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在世界上找到你的位置》,英文名是《Your Turn:How to be an adult》,翻译过来是“如何能够成为一个成年人”。这本书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这本书不仅是未成年人的成年礼,同时也是成年人的导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年龄上虽已成年,但内心仍然像个懵懂的孩子,怀揣着积极向上的心,却不知何去何从……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内在小孩的成长说明书,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自己。
没有人知道你应该如何长大。除非你自己真正地意识到这件事情只有跟自己息息相关,并愿意为此付出责任,否则,任何人的嘱托都如过眼烟云,飘散而过。这种觉醒太重要了,一旦启动觉醒,你会发现生活呈现给你全然不同的画面。
书中介绍了生命旷野之中的三座山,无论如何都会面对,无论如何都需要攀登。
第一座山:想做什么?
成长的内心始终会拥有一些微小的期望或者远大的梦想,如换一份工作、学习一门喜爱的专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等。它们如此清晰,始终闪闪发光,吸引你一步一步去实现。
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过程。你需要拥有更宏大的视野去面对难以言喻的世界。这种宏大的视野,并非知识渊博,而是对世界、世界上的人抱有巨大的好奇心,是敢于放下已知的经验,从新的视角去理解,从每一个问题中学会改善、从失败中精进、从错误中变得丰富,这样每一天都变得饶有趣味。
第二座山:不得不做什么?
生活中,总是会有困难如海浪般袭来,让人躲也没处躲,逃也没处逃。有时,痛苦和压力相伴左右,这都是成长中无法回避的,如偿还房贷、应对疾病、照顾子女上学、工作有所成就等。成年人并非为自己而活,并非只为个人的快乐肆意妄为。
成长,意味着寻找一些前所未有的勇气,意味着踏踏实实地精专某种技能,意味着为在乎的人遮风挡雨,意味着为了长远的梦想做一些准备,意味着去做选择、去行动,意味着悄无声息地把风险扛在自己肩上。
这些“不得不”的磨砺,不只是让人更坚强,也会让人更善良。
第三座山:如何去做?
成长,始于自我掌控。你理解你的情绪,掌控自己的情绪,深深地呵护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需要少些抱怨。抱怨不应该成为习惯,因为抱怨会创造一种心理的舒适区,容易将自己囚禁于悲观的牢笼中无法自拔。
成长的底牌,不靠聪明,不唯学历,不赖财富,而是踏踏实实的行动;不靠嗓门,不靠妆容,不靠权威,而是积极乐观、充满阳光的心态。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部落,找到自己的榜样,从他人身上学习经验,获取力量。
我们要保持正念、善意、感恩。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问题获得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生当中很难不遇到问题,人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如果执着于这个问题,觉得自己一定要赢,那可能赢了之后就会失望,因为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事,就是借着问题获得成长。稻盛和夫说,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你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能够稍微好一点点,这就是人生的目的。我们经过这么多的事,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变得好那么一点点。
(作者单位:城建亚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