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古以来,敬天惜粮、崇尚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节约粮食、反对食物浪费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餐桌革命”方兴未艾,“光盘行动”屡见不鲜。珍惜食物、拒绝浪费不仅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自古便有“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生动表述。从农田到餐桌,从种植、施肥、采摘到储藏、加工、运输,凝聚着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心血付出与辛勤劳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丰收的喜悦,“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更是汗水的灌溉。每一粒粮食都经过辛勤的耕耘,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风雨的洗礼。珍惜食品、拒绝浪费,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更是对广大劳动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团体为减少国家储备损失、提高国家粮食风险抵抗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社会责任。

    商务宴请为面子买单、外卖点餐凑单超量……宏观来看,食品浪费在食品生产端具有反作用,干扰正常生产供给,导致食品需求的“虚假上升”,进而提高食品产出,造成更多的浪费。或是食品生产无法实现显著提高,继而导致价格上升。过度追求精细加工、品质优良的食品,进而带来过度加工,导致营养流失的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优中选优、提高成品率,造成原材料损失。而倡导多食粗粮,则会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食品损耗。

    爱默生曾言:“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反食品浪费,既是节约粮食,又是厨余垃圾的源头减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餐桌文明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是社会素质与个人修养的重要缩影。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粮食产量迎来“二十连丰”。但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光盘”也不是空洞的口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观念永不过时,向“剩宴”说不,为“光盘”叫好,让“自助”变“自觉”,要从我做起、带头践行。只有让“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风尚浸润人心,推动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时刻紧绷节约粮食这根弦,才能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粮”心,让劳动者感受到爱与尊重。

 (作者单位:北辰商管时代大厦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