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雨)近日,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北京保障房中心青年团队荣获职工组专项赛(创新创效竞赛)铜奖。这是北京保障房中心首次在该项国家级赛事中进入全国决赛并斩获奖项。

  本届“振兴杯”以“踔厉奋发启新程 挺膺担当建新功”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10个系统行业的众多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参与。经过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共有254个项目入围决赛。北京保障房中心的青年团队凭借在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结构建造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脱颖而出。

  据了解,“纵肋叠合剪力墙技术体系”是北京保障房中心青年团队针对当前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结构建造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深入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该技术体系通过采用新型纵肋空心墙板和夹心保温纵肋空心墙板,结合叠合板、预应力叠合板、阳台板、空调板、楼梯等标准化预制构件,实现了免套筒灌浆连接和免现场后插钢筋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与住宅结构性能。

  “该技术体系已在北京市多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从2012年苏家坨装配式装修课题研究试点起,先后试点装配式装修体系和装配式结构体系,经过十余年的研发迭代,装配式装修从1.0体系已升级至3.0体系,装配式结构由套筒灌浆技术变革为纵肋叠合剪力墙体系,并已推广。在推广应用的同时进行体系迭代,形成以速度快、品质高、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的“新三板”技术体系。此外,着力于突破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痛点,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与创新,基于保障性住房研究具有全生命周期、空间布局双转换功能的可生长钢结构“新三板”体系。

  “‘新三板’体系的研发落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工业化水平,提高了住宅产品延展性,为户型合并改造提供条件,为全生命周期赋能,满足不同客群需求。”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加快推动“新三板”体系建设是保障房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引领首都住房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在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汇集各方力量,持续推动“新三板”体系迭代升级,这为北京市建设和管理提质增效的示范提供了引领力量。未来,北京保障房中心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青年团队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不断探索和突破,为建设更加宜居、安全、绿色的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