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科技手段传承好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同仁堂研究院有着一套自己的“创新方案”。同仁堂研究院作为同仁堂集团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结合同仁堂集团整体高质量发展战略,让科研创新实现从“田间地头”到“消费环节”的全过程贯穿。

        传统与现代标准上寻求创新

        “抓好中药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是同仁堂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仁堂研究院药材溯源体系建设项目负责人肖婷婷说道。

        当前,同仁堂研究院围绕国家政策和同仁堂集团发展战略,以药材种植追溯系统和饮片生产追溯系统为中心,以气象、土壤、药材、物联网等数据为基础,以田块为单元,聚焦“从种子到杯子”的追溯,“从田间到车间”的监管,从“质量到供应”的管控,从“选地到农事”的指导,正逐步构建北京同仁堂药材饮片追溯系统。“我们不断优化生产技术规范标准,按一物一码进行管理,履行追溯主体责任,打造同仁堂中药材基地溯源系统,真正实现药材饮片的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风险可控。”肖婷婷说。

        药品生产技术大胆创新

        “依靠技术创新,改善中药传统剂型,能够提升丸剂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同仁堂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姚璐在新技术研发座谈会上,重点提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使产品质量稳定、疗效可靠,提升同仁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同仁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姚璐说,同仁堂研究院发挥国企科研创新实力,前瞻研究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技术、新装备,开展技术的集成创新,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积极推动系内单位技术工装升级。

        同时,通过创新研发丰富中药丸剂智能分析与智能控制方面新工装储备,从原料、炼蜜、中间体质量快速检测及成品品质智慧感知等环节开展智能化分析与控制研究,从而形成中药丸剂生产从原(辅)料到中间体再到成品的全方位质量评价体系,真正达到提升丸剂智能化生产水平的效果。

        品种培育上持续创新

        近年来,同仁堂研究院针对重点培育及独家品种的研究现状,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培育特色名优品种为核心目标,根据品种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了短、中、长期系统规范化设计和研究。

        遵循集团整体发展要求,同仁堂研究院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李红凯带领团队开展品种特点与价值发掘系统研究设计,他说:“我们围绕安宫牛黄丸、安宫降压丸、西黄丸、太子保心口服液等产品的科技内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质量控制水平和药材资源利用率开展创新研究,进一步实现临床定位明晰、疗效证据充分、安全风险可控、质量均一稳定,为培育同仁堂名优中成药大品种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撑。”

        同时,为有效提升转变产品质量把控水平,同仁堂研究院启动“基于国抽品种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项目。“把握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推动具有同仁堂特色的企业内控标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产品良性循环,彰显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同仁堂研究院药学研发中心主任张蓓说。

        今年以来,同仁堂研究院围绕中成药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开展系统研究,逐步构建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并使之达到科学化、标准化,提升中成药产品的质量可控性,形成全链条、全覆盖、系统性的同仁堂质量标准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