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决赛评审会,11月7日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邓志喜和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文物市场管理处(文博产业管理处)处长哈骏出席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深圳市插画协会等11位专家进行了现场评审,50名进入决赛的参赛者通过现场或网络视频的方式对作品的创作过程及寓意进行阐述,在朝阳区公证处的公证下,最终形成50名参赛者的得分顺序。并于11月9日开始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官方网站进行为期一周公示,公示结束后,将正式发布评选结果。
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二十四节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通过举办本届大赛,向海内外征集优秀设计方案、作品,培育新生代原创力量,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引导文创设计贴近时代、融入生活、服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生活化的创意理念,更好的传播天人合一、民以食为天、开创美好生活的核心价值观,提升生活品质。本次大赛自6月30日启动作品征集以来,截至9月20日,共收到来自国内外参赛作品4363件/套,参赛作者464人/团体。涵盖主题插画、公共雕塑、食品包装、节气服装、节气插花、艺术品6大方向。
初评工作10月19日启动,本次大赛初评采用了464进300、300进150、150进50的阶梯式晋级模式,组委会评审团从主题锲合度、色彩运用、画面构图、产品衍生、24节气推广度等方面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了打分,截至10月22日,经过三轮严格选拔,最终产生了前50名晋级终评决赛的参赛者。
中国农业博物馆将在今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年会上,举行首届“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表彰大会,对本届大赛获奖作品和参赛选手进行表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升做出更多的努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