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一棵老槐树,还别说,我还真有很多关于一棵老槐树的记忆。
我的老家在冀中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我在这个小村庄里生活了16年。
童年的记忆杂乱无章的填塞了我的大脑,左一片段,右一片段。没事儿的时候,脑海里就如同拼画片儿一样,各个片段不由自主地往一起拼接,但大多时候都是拼不成一整张画面的,不是时间衔接不上,就是地点出现差错。
但关于一棵老槐树的记忆却清晰如初。
刀刻般在脑海里的那棵老槐树生长在小村庄的紧北头。老槐树高大粗壮,小时候,我曾经和几个小伙伴儿一起手拉手用双臂圈拢过它的树围,多粗不知道,反正我们5个小伙伴儿手拉手愣是没有围过来。
听老人们讲,这里曾经有9棵这样的老槐树,排了两排,都活了有800多年的样子,在他们小的时候,甚至他们爷爷的爷爷小的时候,这9棵老槐树就站在这里。
9棵老槐树生长的地方,原来是一座寺院。后来寺院没了,这9棵老槐树也像失去了归宿,枝不繁叶不茂的半死不活的挨时间,后来其中的8棵被砍掉了。
仅剩的这棵之所以没有被砍掉,是因为它曾经被雷劈过。关于这次雷劈,还流传下来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树上曾经有一只蟾蜍精,不断地祸害村民,雷公扬善除恶,一阵霹雷劈死了蟾蜍精。
蟾蜍精肯定是不存在的,但老槐树的确被雷击过。被雷劈过的老槐树树干形成一个大树洞,直径有一米多,足可以容纳四五个孩子,因此一到放学后,这树洞就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所,钻进钻出的好不热闹。
被雷劈后,老槐树只剩下树皮还活着,养分供给极其不足。记忆里,这棵老槐树只有一半是活着的,另一半的枝桠光秃秃的,一片树叶也没有。
但即使是活着的半棵,老槐树的树荫依旧浓密,周边几户人家饭点儿的时候,都会端着饭碗在树荫下乘凉吃饭、唠闲嗑儿。到了冬天,粗大的树干就成了一堵挡风墙,暖阳背风里,这里也成了冬歇时节村民们的“情报站”。
那时候特别盼望槐花盛开,每年到了槐花飘香的时节,这里又成了孩子们拽都拽不回家的游乐场,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顶着一脑袋的槐花,满脸汗水满身泥土地在树杈上攀爬,一把一把地将撸下来的槐花塞进嘴里,槐花的清香不仅甜到梦里,更香甜了整个童年……
前些天,我利用回家的机会,专程去看了看这棵老槐树。远远地,我就看到老槐树的树冠比以前又大了不少,绿油油的叶子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一闪一闪地轻轻摇曳。走近前来,看到老槐树周边被加上了一圈围栏,那个被雷劈过的大树洞也用水泥进行了封堵加固,树的两侧还被加上了铁管支撑。围栏上悬挂着一块不锈钢牌,上面书写着“县级特级保护古树”8个大字。
抬头望去,老槐树枯死的半边在村民们的积极保护下,竟然又生出了新的枝桠。我的心头猛的一热,这800多年风雨飘摇的老槐树啊,竟然在新的世纪里枯木逢春,越发的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起来。
(作者单位:北京建工集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